海丰丝苗米"出圈"记:一场丰收节为何燃爆金山公园?
汕尾
汕尾 > 要闻 > 正文

海丰丝苗米"出圈"记:一场丰收节为何燃爆金山公园?

金秋十月,稻浪千重。10月25日,以"供销聚力·'稻'路先行"为主题的海丰县丝苗米丰收季暨海丰县农特产品供销集市在海丰县金山公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海丰县供销合作联社主办,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海丰县人民政府指导,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协办,这场为期两天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农特产品展销的盛宴,更是海丰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产业聚势,擦亮丝苗米"金字招牌"

开幕式上,海丰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罗佳华用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展示了海丰农业的"丰收答卷":丝苗米种植面积达36.7万亩,晚造亩产突破420公斤,总产值超9.76亿元;莲花山茶产值达11.67亿元。他强调,本次活动是从"丰收庆典"到"战略落子"的升华,是海丰落实"百千万工程"、深化"融湾先行"的具体行动。

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党组成员、副主任林腾文在活动中指出,本次活动是"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

海丰县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主任潘佩莹现场交出了一份扎实的"为农服务答卷":今年以来完成化肥储备7300余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超22万亩次,培育25家供销农场,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群"米"竞逐,树立品质创新"行业标杆"

丝苗米评比大赛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丰隆、合利、柑园、盛泰、天润、中谷六家本土骨干米企同台竞技,最终角逐出涵盖创新、种植、品相、香气、综合品质等维度的六大奖项,最高荣誉奖项的诞生,为海丰丝苗米品质树立了新标杆。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陈建伟从专业角度指出,海丰油占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和深厚历史底蕴,这一权威解读为"海丰丝苗米"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销对接,架起"融湾强链"致富桥

本次活动搭建了产销对接的重要平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王洪涛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更多连锁零售、餐饮会员单位与海丰建立深度合作,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共赢。

在各位领导的见证下,现场举行的产销合作签约仪式促成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潘佩莹表示,将"探索'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民种得好、卖得上价",同时"主动对接龙岗等地的消费帮扶资源",让海丰农特产品"走出去""立得住"。

文旅赋能,打造全民共享"丰收嘉年华"

不止于产业对接,本次活动更是一场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的盛宴。供销集市展销区人潮涌动,丝苗米、莲花山绿茶、虎噉金针菜等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市民争相采购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英歌舞的刚劲豪迈、亚洲高空花式扁带第一人、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施海林带来的高空扁带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农耕课堂的寓教于乐,共同构成了沉浸式的丰收体验。四大功能区各美其美,成功将"逛集市"升级为一场可观、可品、可学、可乐的文旅盛事。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通过"供销搭台、产业唱戏、文化赋能、全民共享"的创新模式,为海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撰文:施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