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上午,由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汕尾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长缨舞西风》创作座谈会,在汕尾市城区举行。汕尾市文联领导、党史研究专家、高校学者、本土作家代表及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围绕这部填补海陆丰长篇革命历史小说空白的力作,深入探讨其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十二年磨剑,还原海陆丰革命风云
《长缨舞西风》由汕尾本土作家耳汝尔(原名黄汝英)耗时十二年创作,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107万字,由国务院所属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以严谨态度对作品进行“十审十校”,确保内容质量。

作为一部全景式革命历史小说,该书以海陆丰五十年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为背景,采用双主线交织写法:一条以万泰安为主角,展现二十世纪上半叶津洲三大家族的明争暗夺与爱恨情仇;另一条以刘巽贞为主角,讲述其因追求恋爱自由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际遇。作品既浓墨重彩刻画了彭湃、张善铭、尹林平、张威、苏惠等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又以无数共产党员为原型,塑造出刘巽贞、万岱源、李兰舟等有血有肉的虚构革命者形象,完成了“从自我抗争到献身民族崛起”的精神蜕变。值得关注的是,作品还为“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一说法正名,清晰阐释“海陆丰革命是中国革命摇篮之一”的历史事实。
多方齐聚,共话红色文化传承
本次座谈会阵容多元,涵盖学界、政界、文艺界等多方力量。核心嘉宾包括汕尾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剑,汕尾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泗伟,汕尾市文联工会主席余少录;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李万堡教授、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研室主任刘琴琴,公共教学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潘贵彬教授,人文学院戴国芳副教授,陆河县党史研究室朱少镇;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张旌,以及60余名热爱革命历史文学创作的本土作家代表。

座谈会中,作者耳汝尔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他提到,为还原历史真实,创作期间不仅大量收集史料,还走访革命亲历者后代,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面对人物塑造与史实平衡的难点,通过“忠于史实却不拘泥于史实”的方式,实现革命史实与文学创作的融合。

在专家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三大维度展开深入讨论:一是历史真实性,认为作品精准贴合海陆丰土地革命、救亡抗战、解放战争等特定历史背景,是研究区域革命史的生动文本;二是文学表现力,肯定双主线结构的精巧、人物形象的鲜活与语言的感染力,尤其称赞刘巽贞等虚构角色“让革命历史有了温度”;三是时代意义,指出作品为当下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路径,能引导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读懂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坚守。
最后,主持人梳理本次研讨的核心观点,提炼出《长缨舞西风》“填补文学空白、还原历史本真、传承革命精神”三大核心价值,并对汕尾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提出建议——既要扎根本土历史,又要创新表达形式。会议在全体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
此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仅为《长缨舞西风》搭建了深度解读的平台,更凝聚了汕尾文艺界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共识,为推动本土文学繁荣与红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撰文:魏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