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正值彭湃烈士英勇就义96周年纪念日,“乡音系乡愁——海丰伴我上大学”主题活动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隆重举办。海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为务,海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伟义,海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碧霞等领导出席活动,与2025年新录取大学生代表、高三学子代表及师生代表共赴红色之约,在革命精神浸润与家乡温情陪伴中,为即将奔赴高校的学子们开启逐梦新程。
红色开篇:缅怀先烈,赓续精神血脉
活动以一场庄严的缅怀仪式拉开帷幕。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林雁冰同志主持仪式,带领现场人员重温彭湃烈士事迹——这位“农民运动大王”生于海丰、学成归来,创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为革命信仰慷慨就义,其“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早已融入海丰的土地与血脉。
在肃穆的彭湃雕像前,4名学生代表缓步上前,向彭湃烈士敬献花篮。全场人员整理衣冠,行三鞠躬礼,以最诚挚的敬意缅怀革命先辈。“无论走多远,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无论学多深,不要忘记我们为何而学!”林雁冰的话语,为在场学子埋下了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
初心传递:致辞发言,凝聚家乡期许
缅怀仪式后,活动进入上半场议程。海丰县教育局局长马斯力代表主办方致辞,向金榜题名的学子们致以热烈祝贺,向辛勤育人的教师及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达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海丰始终坚持“人才强县”战略,此次活动旨在让学子们在红色圣地感悟初心、在文化熏陶中凝聚乡情,将“爱家乡、念家乡、建家乡”的信念深植心中,并寄语学子珍惜大学时光,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华大实验学校毕业生代表黄思雅作为2025届学子发言人,分享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阿妈做的菜茶香、街头的‘学佬话’、白字戏的唱腔,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她承诺,将带着家乡的红色记忆与文化印记,在大学刻苦钻研,未来学成归来为海丰发展贡献力量。彭湃中学新高三学生代表林品妍则以“为家乡振兴而拼搏”立誓,表态将以高三学年为起点,夯实学识、坚定信念,为未来建设家乡积蓄力量。
海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碧霞在讲话中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学子们做“红色根脉”的传承者,主动讲好海丰革命故事;做“海丰文化”的代言人,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与非遗魅力;做“心系桑梓”的筑梦人,关注家乡“百千万工程”建设,未来带着学识与视野回归。“家乡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港湾,我们会用最好的政策与诚意,迎接你们学成归来!”她的话语饱含对学子的期许,更让现场充满温情与力量。
温情续航:多元环节,装满“海丰记忆”
活动转场至红宫红场运动广场,开启下半场“乡愁之旅”。一份“东方红城”书签、一本《海丰音字典》,是家乡赠予学子的特殊伴手礼。书签镌刻红色印记,字典留存方言密码,既是求学路上的贴心伙伴,更是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领导赠礼时,现场掌声热烈。随后谢师礼环节,学生代表向班主任鞠躬献花,以花寄情、以声表意,将感恩之情融入每一束鲜花、每一句感谢,现场掌声再次响起,为师者的无私奉献喝彩,也让感恩教育成为学子远行前的必修课。
紧接着,班主任与学生代表共同种下五棵海南红豆树,树苗扎根红土,象征着学子与家乡的紧密联结,而在植树活动同步开展时,两场精彩演讲也点燃了现场热情。海丰县实验幼儿园老师刘燕眉以《扎根海丰育新苗文化传承筑未来》为题,分享幼教工作者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海丰县特殊教育学校何晶莹老师则用《扎根特校,向上生长》讲述坚守特殊教育、助力“每一朵花儿绽放”的故事,两位老师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扎根家乡亦能成就不凡”,为学子提供了奋斗的鲜活样本。
随后的非遗文化表演,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也为整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彭湃中学带来的舞狮表演《彭中麒麟少年》率先登场,锣鼓声中,麒麟腾跃,尽显海丰少年的昂扬朝气;西秦戏《火烧田契》重现经典,演员们精湛的唱腔与表演,让现场观众感受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白字剧团青年演员钟静洁演绎的《彭湃之母・是责是阻是成全》,将红色故事与传统戏曲融合,赢得阵阵喝彩,文化自信在学子心中深深扎根。
此次活动由中共海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指导,海丰县教育局、海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青团海丰县委员会主办,海丰县林业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协办,多部门联动为学子们打造了一场兼具红色教育意义与家乡温情的“出征礼”。
撰文:魏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