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漫心酒店前台,服务员小林已经连续第45天迎来满房退房高峰。“从端午龙舟赛开始就没歇过,暑期更是一房难求,不少游客宁愿加床也要留下来看非遗展演。” 作为海丰县今年试运营的高端酒店之一,漫心酒店的忙碌现象正是当地文旅消费热潮的生动缩影。2025年1-7月,海丰县共接待游客568.8万人,同比增长6.8%,强势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第26位,位居广东省榜首。
文旅热潮涌动:从一房难求到地接升级
海丰文旅市场的火爆程度,从端午期间的龙舟赛事可见一斑。在海丰县黄江水域举行的“正升杯”龙舟锦标赛,西岸观赛区约2000个座位座无虚席,东岸沿岸挤满了自发观赛的群众,7个临时停车场约1300个车位全部饱和。赛事组委会开通的4条免费接驳公交专线,日均运送游客超万人次,这种热度延续到整个暑期。
旅游接待能力的同步升级成为热潮背后的重要支撑。今年2月,广东青旅海丰营业部正式开业,作为深耕粤东文旅市场的重要布局,其推出的“渔港美食文化体验游”“滨海徒步游”等产品迅速走红,开业半年来日均接团量翻了两番。当地文旅部门数据显示,随着老县城骑楼保护、东方红城等项目推进,海丰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024年的1.5天延长至2.3天,带动餐饮、零售等消费显著增长。
热门活动矩阵:节庆赛事点燃体验经济
“节庆+赛事+体验”的多元模式,构成了海丰文旅的核心吸引力。端午期间,海丰创新推出“政府主导+社会承办+民俗文化”新模式,不仅举办23支队伍参赛的龙舟锦标赛,还同步开设端午集市,30余个展位集中展示本地小吃、农特产品和非遗文创,实现“观赛+消费”的场景融合。这种模式在上半年多个活动中持续复制成功,迎春花市暨首届年货推介活动,西秦戏、白字戏等非遗表演与年货采购相结合,单日吸引游客25.25万人次。
更具突破性的是文化体验与体育竞技的跨界融合。大湖镇将扁带运动这一新兴体育项目与麒麟舞等国家级非遗相结合,在红树林公园上演的水上高空扁带表演,配合游客可参与的地面训练体验,打造出“观赏+互动”的双层体验空间。该镇设立的非遗文化展馆和鸟类科普馆,让游客在欣赏湿地风光的同时,深度感受海陆丰文化魅力,这种 “生态+文化”的组合拳,使大湖镇知名度持续攀升。
这些活动的火热并非偶然。首届海峡两岸民俗文体汇邀请近500名台湾嘉宾参与,通过生肖龙舟竞逐等特色环节,强化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共鸣;广东青旅研发的 “舌尖上的旅行”等产品,则精准对接了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消费需求。海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周海钰表示:“我们坚持挖掘本土资源,通过专业策划让非遗登舞台、进景区,让传统文化成为文旅消费的核心竞争力。”
政企协同发力:完善配套筑牢发展基石
文旅经济的持续升温,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精准施策与市场主体的积极响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海丰县重点推进旅游配套升级,除白鹭集乡村酒店外,还优化了主要景区的交通接驳、停车场扩容等服务,仅龙舟赛事期间就新增临时停车位1320个。针对暑期客流高峰,当地提前发布旅游消费指南,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保障,确保游客体验质量。
企业的积极布局更添发展动能。漫心酒店试运营期间就凭借“亲子主题房”等特色产品获得市场认可,漫心酒店董事长江涌杰透露:“海丰丰富的文旅活动为酒店带来稳定客源,我们正在策划与各类非遗文化合作,推出更多文化主题体验。”广东青旅则依托海丰营业部,深度开发“红色旅游+滨海休闲”线路,推动汕尾文旅与国际标准接轨。
深厚的资源底蕴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海丰坚持“红色引领、山海联动、全域绽放”路径,拥有红宫红场等红色资源、白字戏、西秦戏、麒麟舞等国家级非遗,以及大湖湿地等生态景观。今年上半年,“海丰优品长廊”推动虎噉金针菜、莲花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深圳商超,累计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实现文旅消费与农产品销售的双向赋能。
从端午龙舟的竞渡欢腾到暑期非遗的持续展演,海丰文旅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实现“升温出圈”。随着旅游配套的不断完善和产品创新的持续深化,这座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的粤东古城,正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书写着文旅赋能县域经济的新篇章。
撰文:施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