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海城镇分别跻身全国“百强”及“五百强”榜单
汕尾
汕尾 > 要闻 > 正文

海丰县、海城镇分别跻身全国“百强”及“五百强”榜单

8月16日,“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召开,壹城智库发布《中国县域发展潜力报告2025》和《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海丰县入选“2025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其下辖海城镇跻身“2025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

县域潜力报告:海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县域发展潜力报告2025》以“人力资源、经济活力、发展特色、人居环境”为评价模型,对全国1869个县域评估。海丰县的入选,是其综合实力与发展潜能的突出体现。

海丰城市景观(海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济活力持续攀升。2024年,海丰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62.7亿元,较2022年的426.8亿元增长明显,年均增长4.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业总产值等6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首位。海丰县以平台建设筑牢发展根基,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汕合作拓展区,联动天星湖智造产业园、金山科技产业园及“深圳-汕尾”“龙岗-海丰”共建产业合作园,累计引进产业项目91个、总投资511.1亿元。其中,2024年拓展区规上工业总产值56.3亿元、增长16.7%。作为汕尾“深度融湾”主力军,海丰县推动总投资40亿元的比亚迪电芯项目仅用39天快速落地。同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

发展特色愈发鲜明。海丰县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镇域高质量发展。当地深耕首饰加工、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促进梅陇首饰环保集聚区、可塘彩宝产业园借跨境电商转型升级,“云上珠宝”稳居平台带货榜前列,金银珠宝产业带入选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8.7亿元,增长8.8%。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精品农业,打造升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2024年农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7.2%,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增长7.3%。农文旅融合态势良好,推动“红宫红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9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人力资源与人居环境协同提升。海丰县实施“善美英才”计划,引育博士硕士40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0人以上,为产业注入智力动能。教育领域与多所高校合作共建25个项目,引入佛山一中托管彭湃中学,组建3个义务教育集团;医疗领域实现县域医共体“紧密型”认定,与知名医院构建“医联体”,县彭湃纪念医院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优质公共服务增强人才归属感。同时,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条件,与人社资源优化形成合力,助力县域发展。

海丰城市景观(海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镇域高质量发展:海城镇展现核心引擎作用

《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以经济实力、人口吸纳能力、要素配置能力为核心评价维度。作为海丰县城中心城区,海城镇在镇域榜单中脱颖而出。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24年,海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3亿元,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新增个体户2316户、“四上”企业12家,推动“个转企”120户;签约华大润府小区、翰林华府(二期)、名昇家园等建设项目,总投资12.6亿元,项目数和到位投资额均为全市镇街第一,彰显强劲经济活力与发展后劲。

人口吸纳能力不断提升。海城镇常住人口达17.9万,且持续增长,流动人口随产业发展不断增加。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口集聚。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新增3900个公办学位,引入深圳医疗专家团队,建成文化公园、体育中心等民生设施,进一步提升人口定居意愿。

要素配置能力持续优化。海城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随产业升级增加,“大商圈”与“小集市”协同发展,蓝天、世纪、壹城等新老商圈业态升级,东门头步行街、北门电器街、美食街等实现数字化赋能和特色化发展。同时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把握“两新”政策机遇,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稳定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老字号、非遗守正创新。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通北四环等交通动脉,实现“四好农村路”全覆盖,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提升物流效率,保障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物资、人力等要素顺畅流通,反向赋能经济增长与人口集聚。

撰文:张健婷

编辑: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