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持续强降雨的侵袭,陆丰市迅速响应,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发出工作提醒,迅速启动平急转换机制、全面激活组织动员体系,广泛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抢险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两个作用”,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党员先锋挺一线,紧急排险保民生
在暴雨肆虐的危急时刻,面对突发其来的险情,陆丰市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迅速联动、调集队伍,一群群“红马甲”便出现在防汛第一线,切实将防汛指令转化为守护群众安全的实际行动。
“水位上涨太快了,必须尽快把在低洼地势居住的村民转移出去”。因法留大道西河桥路段河道两侧大片杂草堵塞,导致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威胁沿岸村民安全,山脚村党支部书记蔡东典作为“领头雁”,第一时间召集防汛党员突击队,带领联户人员直插“危险地带”,采取“一户一策”排涝措施,及时转移群众至安全区域,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甲西镇衡山村通往大陂村路段积水猛涨,一辆机动车熄火被困,车内人员命悬一线。甲西镇党委火速组织派出所民警和村“两委”干部赶赴现场,救援干部们不顾积水没膝、摸黑前行,驻村民警李文灶更是主动靠前、冲锋引领,在激流中奋力蹚出一条救援通道,当最后一位群众安全抵达安置点,他才露出轻松的笑容,真正用行动担使命,在防汛一线展现守护群众的磅礴红色力量。
“保畅通、排隐患!”大安镇东莞村因地势较低、排水不畅,造成积水严重,村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第一时间清除堵塞物、疏通排水口,顺利开出一条安全畅通的出行通道,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同时加大对村内易积水路段井盖及路面坑陷处的排查力度,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以真抓实干筑牢“红色堤坝”,在风雨中筑起最硬核的“守护墙”。
细致排查除隐患,转移安置暖人心
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聚焦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领域,依托“入户联心”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快速救援,形成“排查—上报—救援”闭环机制,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海水倒灌致博美镇博头村道路积水受阻、大片农田受浸,一辆过路车辆因对积水路况不熟,不慎误入农田积水区域,车内人员被困,情况十分紧急。巡逻至此的博美镇博头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果断冒雨前行、逆水而进,成功将被困车辆拖移至安全路段,将车内人员转移至避险点,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平时看得见、关键时刻顶得上”的先锋作用。
受强降雨影响,河东镇大屯村主干排水沟被大量杂草枯枝堵塞,积水上涨,水漫村民广场、村道,给村民带来安全隐患。面对险情,大屯村党组织书记林逢龙勇当排涝“急先锋”,毫不迟疑跳入齐腰深的排水沟,徒手清理堵塞物。经过三小时奋战,顺利疏通排水通道,抢回排涝黄金时间,有效缓解内涝险情。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强降雨来袭可能出现的险情,潭西镇公共服务办副主任陈向陆,既当沟渠疏通的“工程兵”,又做防汛知识的“宣传员”,结合“入户联心”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耐心劝说、转移12户18名村民到安置点。在疏通堵塞沟渠为抢抓时间,不慎摔倒致手部骨折,但仍坚持现场指导,直到积水疏通才离开就医,真正以身体力行筑牢生命安全防线,成为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防汛“主心骨”。
同心战汛齐上阵,党群联动护家园
面对汛情,全市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群众自发响应、积极参与,一场“党员带头、群众跟上,上下一心、共筑防线”的防汛攻坚战全面打响,用党群联动的强大合力筑牢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
暴雨致东海街道龙山新村一段围墙轰然倒塌,碎石砖块散落一地,电动车辆被压,现场一片狼藉。“大家注意安全,分头行动!”东风社区党员、群众小张、小陈等人发现险情后,迅速反应,紧急拉起警戒线、设置警示牌,并安排专人值守,耐心引导车辆绕行。同时组织力量对倾倒围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查,发动群众加强自家围墙排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切实以快速响应和细致排查筑牢安全防线。
“凌晨三点,小张就来敲门提醒转移,还帮我把冰箱、电视搬到高处…”刚被转移到安置点的独居老人林阿婆感动地说。面对汛期压力,甲子镇各党组织迅速行动,98名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分片包户,逐户排查隐患、疏堵易涝点。镇应急救援队全员在岗,装备齐全严阵以待;两处在建工地提前停工,238艘乡镇船、166艘国库船全部回港避险,累计安全转移10户13人。
8月6日,降雨量逐渐减小,河东镇竹坑村沿河主干道落积厚厚的淤泥和杂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河东镇竹坑村党支部书记何添才随即号召党员拿出铁锹、扫帚等工具奔赴清淤一线。“竹坑是我们大家的家园,我们一起动手,肯定能把它恢复原样!”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竹坑村村民们纷纷响应,自发加入到清淤队伍中来,通过党群携手,大河岸边长达1公里的淤泥和杂物被清理干净,河岸重现整洁面貌。
通讯员:卓映均
编辑:郭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