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播撒者”+健康“守门人”+红色“传承者”!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服务队赴陆丰开展多维基层实践
汕尾
汕尾 > 正文

资助“播撒者”+健康“守门人”+红色“传承者”!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服务队赴陆丰开展多维基层实践

七月盛夏,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乡音聚梦”与“红色寻英”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在指导老师谢胜蓝的带领下再赴汕尾陆丰,联合共青团陆丰市委员会、河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扎实调研为基石,以创新形式为载体,开展了一场融合精准资助政策落地、多层次健康服务供给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多维基层实践。

精准助学:政策阳光照亮求学路

为消除基层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信息壁垒,服务队秉持“调研先行、精准发力、多维覆盖”原则,深入陆丰推动国家资助政策落地。

在河西中学,谢胜蓝系统解读全学段资助体系,并创新推出资助政策飞行棋游戏。学生们在趣味竞技中掌握政策核心知识。宣讲还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奖助体系与招生信息,为学子铺就成才路径。

在后坑村,服务队与村委座谈摸底后,分组入户重点家庭。队员们用亲切的潮汕乡音讲解政策,填写问卷。同时,在街头巷尾开展“一分钟精讲”、卫生站设咨询台,多措并举确保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

健康赋能:科普义教筑牢防护网

为提升居民对常见病防治的认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技能,7月23日,服务队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三维健康赋能”行动。

在河西中学,以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乒乓球吹水杯闯关游戏,生动普及痛风防治知识,提升学生健康意识。

服务队与卫生中心医生组成“双导师”,通过标准化演示和“情境再现”微剧场,教授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等急救技能,并从专业角度着重强调了“黄金4分钟”。随后一对一指导实操,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救命技能”。

二次义诊:校地联动共筑“健康共同体”

为切实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村民“家门口”,服务队联合河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7月24日、25日连续在陂仔村、夏陇村开展公益义诊。

前期深度调研形成“健康需求清单”,提供包含血糖、血氧、血压、血常规、尿酸、心电图、B超等基础筛查与特色检测,以及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和健康宣教的多维度免费服务。

队员们操作熟练,即时解读结果,提供个性化提醒。中医理疗广受欢迎,队员专业手法配合保健知识讲解,激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夏陇村义诊在首日经验上更精细,为异常结果居民贴心标注“健康备忘录”,提醒及时干预。

创新搭建“村民需求-卫生中心-高校”三级联动快速响应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育华表示,期待更深合作,织牢基层健康网。

红色寻根:乡音叩门熔铸信仰魂

7月26日至27日,服务队开展红色寻根之旅,从老兵家中乡音慰藉烽火记忆、义诊守护安康的温情实践,到丰碑下的肃穆追思、革命旧址的深情追寻,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队员们用乡音走访老兵,聆听烽火岁月的故事,感受有国才有家的信念。访谈后,队员转为义诊模式,为老兵及家属测量基础指标、艾灸理疗,建立健康档案,送去专业关怀与温暖。

服务队踏上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肃穆缅怀。参观陆丰市文化馆、博物馆,理解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探访金厢红色文化馆。聆听周恩来在当地党员掩护下战胜疟疾的故事。在周恩来渡海处和活动居址,追寻伟人足迹。在指导老师谢胜蓝的带领下,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步履不停:深耕结硕果,青春谱新篇

这是服务队连续第三年赴汕尾陆丰。本次实践以调研筑基、形式创新,通过多维场景覆盖,显著提升政策透明度与健康服务可及性。回收的数百份问卷与健康档案为后续帮扶提供支撑,服务惠及超千人。

从资助“播撒者”、健康“守门人”到红色“传承者”,南方医科大学学子以乡音乡情为纽带,在服务中锤炼仁术,在寻根中熔铸信仰。服务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鼓励更多学子投身基层,让政策暖流与医学守护在乡土扎根生长。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编辑:魏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