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助推公平镇服装产业破局!
汕尾
汕尾 > 要闻 > 正文

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助推公平镇服装产业破局!

海丰县公平镇的纺织服装产业,曾是海丰县域经济版图上的一抹亮色。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巅峰时期全镇大小服装厂有上千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县五分之一,2022年规模以上服装业产值更是高达22.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然而,近年来,受营销渠道狭窄、产销脱节、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企业数量和产值有所下滑,传统产业亟待破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5月,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公平镇百斯盾大楼挂牌成立。它的设立,旨在搭建一个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联系业界人士的平台,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为公平镇服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联络站成立后,人大代表没闲着。他们把联络站当成了纺织服装界人大代表交流和履职的阵地,一方面积极进站履职,另一方面也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多次到联络站调研,和驻站代表面对面座谈,了解产业现状、联络站运作情况,一起探讨发展对策,强调要让联络站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重点项目落地。

在政企沟通方面,联络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它将镇政府 “党建+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精准传递到企业,同时深入收集企业在原料、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动产业振兴指挥部动态调整政策。比如,针对产业链短板问题,联络站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助力政府强化与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协同。

黎牧瑞是公平镇的人大代表,也是联络站的驻站代表。他退伍后就投身家乡的服装产业,从一线技术骨干做到管理者,对服装生产的核心工艺和管理都很在行,他曾经兼任过服装厂厂长,把厂子管理得有声有色。作为驻站代表,他更是把这份对服装产业的熟悉和热情投入到了履职中。他觉得,联络站最大的作用就是搭起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代表们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难处,也能把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更精准地传递下去。

这三年来,黎牧瑞和其他代表们一起,跟着联络站积极行动。他们跟着镇政府的“暖企服务队”去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有的企业想搞数字化转型,但不知道从何入手,联络站就想办法引入技术资源,组织大家学习物联网等技术,降低企业技改的门槛。看到电商发展势头好,就联动电商资源给企业做培训,教大家做直播直销,让“源头好货”能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

此外联络站还起到了积极推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公平镇人大组织代表调研,协调各方资源,为南部新型产业园的建设出谋划策,促进园区高效落地。黎牧瑞还记得,为了推动产业园和配套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代表们多次参与调研,了解征地进展、环评指标申办情况,也把企业对入园的期待和顾虑反映给相关部门。现在,产业园已经完成征地81万平方米,计划整合200多家企业集中入园,这让大家对“抱团发展”充满了期待。

除了助力产业发展,联络站的人大代表也没忘了“联系群众”这个根本。他们经常开展“入户联心”活动,走进村民家里,一方面慰问困难群众,另一方面也向大家宣传产业发展的好政策,比如产业园建成后能带来多少就业机会,电商发展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等等。在和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镇里,帮助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黎牧瑞说,每次入户,听到群众对未来的期盼,就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有干劲了。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平镇的纺织服装产业有了不少起色。2024年,电商服装订单量超过了30万套,组织50多家企业参加希音电商推介会,去广州、深圳等地学习交流,寻求合作机会。全镇的规上服装产值达到17.29亿元,虽然目前还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断链、电商起步晚等问题,但大家的信心足了,方向也更明确了。

黎牧瑞和其他代表们都认为,联络站就是一个“催化剂”和“助推器”,通过人大代表的履职,把政府、企业、市场和群众更加紧密联系起来,让好的政策能落地,让企业的困难能被看见、被解决,推动公平镇的传统服装产业一步步实现破局重生。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发挥代表作用,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镇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撰文:严学艺

通讯员:卢燕雪 蔡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