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小规模的人力资源讲座,在筹备中演变成一场政企联动的盛会。24个行局主动加入指导,150个座位被8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抢空,连过道都站满听众……
7月4日,由共青团汕尾市委员会、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海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25海丰县首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坛在海丰县举行。
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企业家携企业高管64人出席,汕尾市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及人力资源管理者,汕尾市江西商会、汕尾市湖南商会、海丰县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等商协会代表,还有大湾区重点优秀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与实践路径。
海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佳华评价本次论坛既是政策落地的“宣讲台”,更是政企协同的“连心桥”。
论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论坛伊始,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范小彬直指核心课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课题背后是民营企业面临人才引进难、培养体系不健全、留住人才能力不足等难题。
如何精准破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题?论坛上,三位导师给出了针对性答案。
北京大学MBA、美国PDP人才测评专业分析师彭荣模以组织优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为主题,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详解如何通过扁平化管理架构实现人效提升30%。现场企业代表就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展开热烈讨论。
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许雅琴立足17年行业经验,分享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其提出的政府+协会+企业三方协同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破解招聘培训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AI技术成为破局关键。工业信息化人才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薛力铭发出警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会使用AI的员工将如二十年前不会操作电脑的职员般被淘汰。他聚焦企业如何培养AI人才这一主题,指出"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现场演示企业内训体系搭建方法论。现场企业代表直呼:“这样的先进理念太实用,回去必须抓紧落实!”
此外,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监事长周坚镇上台分享了高质量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彭雅以嘉豐国际规范用工为例,提醒企业要注重提升员工归属感。
政府:当好“服务员”和“护航员”
论坛规格跃升始于政府深度介入。今年五月初,海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蔡常辉得知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计划举办人力资源讲座后,主动致电青企协提议:“敢不敢把讲座升级成论坛?政府全力支持!”随后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加入指导,海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24个行局组建专班赴深圳调研,精心锁定了三个项目主题,并联系好对应的授课专家。《海丰人才政策宣传片》也迅速制作完成,系统展示“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
这种高效源于顶层设计的转变。“人力资源服务是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环节。”蔡常辉透露,海丰正在打造人才服务配套政策,涵盖高管公寓、子女教育、医疗绿通等全周期服务。罗佳华在致辞中强调:“县政府始终将‘人才强县’作为核心战略,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希望企业能借助这些资源,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县政府将当好大家的‘服务员’和‘护航员’。”
协会:搭建一座政企之桥
“大疆无人机代金券1000元、国际嘉丰券 3 张,价值 368 元……”这份赞助清单背后,是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倡议下,企业家们对论坛的鼎力支持,更饱含着他们对汕尾发展环境的认可与扎根深耕的决心。
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监事长周坚镇还为论坛提供了全程直播支持,直播观看量达数千人次,让未能到场的企业代表也能同步学习先进理念,进一步扩大了论坛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
“我们协会发展方向是:建设一个会员之家,搭建一座政企之桥,构建一个交流平台,培植一块育才沃土,开辟一个创业园地,开启一扇引才之窗,传递一份善美公益。”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吕渭帆介绍。
作为贴近市场一线的协会,今年以来,汕尾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围绕服务青年企业家成长发展,开展了多项工作:推动政企、校企联动,搭建沟通与就业平台;组织商协会及区域交流、名企走访、海外考察;举办文体活动丰富会员生活,加强会员走访互动;开展财税等主题论坛;成立青年创业委员会和战略投资委员会,助力青年创业、为会员提供资源支持;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助学圆梦、尊老敬老、助残筑梦、绿美公益等活动。
而本次论坛的举办,更是为企业搭建了学习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交流实战经验的重要平台,有效解答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诸多困惑,为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论坛落幕,实干的号角已然吹响。政企协同的蓝图已绘就,AI 赋能的路径已明晰,人才服务的网络已铺开。海丰的 “人才强县”不是口号,而是持续生长的生态 —— 从这里起步,更多政策红利将转化为企业动能,更多跨界合作将凝聚成产业势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扎根这片热土,以论坛为起点,让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在汕尾踏得更稳、行得更远。
撰文:黄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