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汕尾样板”——汕尾“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声”活动小记
汕尾
汕尾 > 政务 > 正文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汕尾样板”——汕尾“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声”活动小记

6月11日,广东省汕尾市举行“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声”活动。市委书记逯峰参会,与政协委员、企业家共商产业发展大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成为会上讨论的关键词,众人以这些前沿理念为指引,为加快构建具有汕尾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建言献策,全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从碧波万顷的海上风电场到鳞次栉比的光伏矩阵,从蔚为壮观的海工基地到驶向深蓝的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当前,汕尾正以“风光水火核储”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逐步崛起为广东新能源产业的“主力军”。对于电力能源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与会委员开动脑筋,积极建言。

王董辉委员对汕尾市能源体系发展潜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从电网建设、电源发展、产业聚集、人才储备、技术政策、“百千万工程”、融深融湾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打造粤东清洁能源枢纽,推动上下游制造业的在汕尾落户,进而实现建链、强链、补链,以点带面、以面促全,为当地提供就业税收,助推经济腾飞。

“汕尾应以厚实的电力能源产业带动、支持相关产业升级改造,推动汕尾工业基础进一步稳固,促进经济实力大踏步前进。”孙庆恭委员建议推动能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协同创新新格局。例如,发展虚拟电厂、负荷聚合等新型商业模式;深入挖掘税电合作、能源数字资产等数字化产业等等。

“电力即算力。”洪俊委员认为要以智算赋能汕尾现代化产业发展,建议成立汕尾智算协会,统筹各算力提供方,为汕尾企业提供“算力+应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联合科研高校就算力应用和算力维护等专题开展科研突破;加快本地AI应用落地;建立“需求调研—试点攻坚—复制推广”闭环机制,打造行业龙头应用案例;推动“安全+算力”一体化试点。

汕尾作为广东省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渔业基础。不少委员也把目光放在海洋产业上。黄献培委员建议建立汕尾高端特色水产协会(联盟),聚焦紫海胆种质改良、线纹海马人工繁育、热带高值海参驯化繁育、多齿围沙蚕工厂化养殖等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广物联网监测系统、自动化投喂设备,完善水生动物疫病预警中心,推广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全链融合、湾区协同,把“蓝色粮仓”转化为“金色产业”。

除了琳琅满目的海产品,在汕尾陆地上,特色农产品如莲花山茶、陆河青梅、油柑、优质丝苗米等也远近驰名。彭晋龙委员表示,汕尾应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绿色、健康、安全食品品牌,借助冷链物流快速进入大湾区市场;加强与汕潮揭都市圈产业协同,推动区域食品产业协同共进;打造粤东食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品牌盛会,以展会商,以展促产,持续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汕尾市农业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完全有条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走在前列。”刘定发委员也建议以“全产业链升级、全要素整合、全品牌赋能”为路径,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汕尾样板”。

此外,还有委员通过书面的方式,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赋能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逯峰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指出,要深刻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特征、内在逻辑、发展形势,切实增强抓产业、壮筋骨、促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紧扣“链、聚、优、新”四字要诀,推动产业体系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具竞争力发展,奋力开创汕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希望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政策宣传阐释,主动招商引资,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汕尾,为加快建设具有汕尾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市政协主席曾晓晖在主持活动时指出,要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切实把市委部署要求贯彻到履职实践中,努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履职成果。各位政协委员要主动“搭桥引路、立柱架梁、添砖加瓦”,为汕尾市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高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林仪

通讯员:林勉勉 赵铿乾

编辑:施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