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清明祭扫指南:文明祭祀严防山火,这些物品禁入林区
汕尾
汕尾 > 要闻 > 正文

汕尾市清明祭扫指南:文明祭祀严防山火,这些物品禁入林区

清明节临近,汕尾市进入森林防火最关键时期。当前该市森林火险预警已经升级为橙色且持续生效,为防范森林火灾,保障生态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汕尾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早已发布了《禁火令》,并明确了清明祭祀期间“禁带”与“可带”物品,同时,呼吁市民文明祭祀,共同筑牢森林“防火墙”。

火种及易燃物,一律禁止携带入山

根据汕尾市《禁火令》及森林防火相关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至4月30日为该市森林防火禁火期,在森林防火禁火期间,市民进山祭扫时严禁携带火源类、易燃物类及其他风险物品。

禁带的火源类、易燃物类物品都有哪些呢?

火源类包括打火机、火柴、香烟、香烛、纸钱、烟花爆竹、孔明灯等;易燃物类包括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其他风险物品则包括烧烤工具、野炊设备、火把等可能引发明火的器具。而这些东西,进山祭扫时,依例不得携带。

汕尾市森防办还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森林防火区内实施一切用火行为,包括焚烧香纸、燃放爆竹、吸烟、烧荒、烧田基草等。倘若无视《禁火令》以及森林防火相关规定,违规用火将面临警告、罚款、行政拘留;若引发火灾,可能触犯《刑法》,将可能视为涉嫌构成放火罪或失火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放火烧毁林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或将面临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或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构成失火罪的,或将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也有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在近期,已有多起因违规用火引发山火的案例,违法人员均已被行政拘留或处以罚款警告。譬如,3月21日,陆河县螺溪镇庄某携带香烛扫墓引发火灾,被行政拘留。3月22日,海丰县村民黄某因焚烧田草引发火灾,被处以1500元罚款;3月23日,附城镇村民叶某上坟烧纸引发山火,被依法行政拘留。

倡导鲜花祭祀,文明新风护青山

那么,市民进山祭扫可选择何种方式以及携带什么东西呢?答案当然是:安全、环保的祭扫方式和祭祀替代品。

今年清明期间,市民进山祭扫可选择安全环保的文明祭祀方式。倡导以鲜花、绢花、追思卡等无火源祭祀用品替代传统纸钱、爆竹、香烛。建议提前准备好口罩、湿毛巾等临时防护用品,并携带饮用水、食品及遮阳伞具,防范高温天气引发身体不适。文明祭祀既是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保障,也是对传统节日内涵的更好传承,祭祀缅怀先祖的同时,应不忘自觉维护山林环境,主动将产生的垃圾整理带离。汕尾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还特别倡议,党员干部应主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践行“鲜花换纸钱”等新风尚,通过移风易俗的方式改变市民过往祭祀习惯,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全民防火共行动,四级联防+科技护航

当前,汕尾市已多次召开森林防灭火工作调度会,全面强化清明森林防火体系,共设立687个防火检查卡口,配备6549名值守人员,通过“人防+技防”双线布控严格筛查进山人员及火源隐患。另一方面,还同步启用无人机巡航、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络。市民进山祭祀时需主动配合卡口登记并接受火种查验,严禁携带任何易燃物品入山。若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2119报警专线,切勿盲目扑救;遭遇突发火险时应保持冷静,选择逆风方向逃生,避开易燃灌木丛,用浸湿毛巾掩住口鼻防护。

同时,汕尾还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联防机制,提前部署14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高压水泵、消防水车等专业以水灭火装备。各村(社区)通过“大喇叭”循环广播、《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森林防火 你我同行》等方言宣传短片、防火警示短信等多维渠道实时传递防火动态,供市民了解更多地防火知识和防火自救手段。

撰文 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