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汕尾市以“山海湖城”为舞台,迎来150位音乐界翘楚、文旅专家与媒体代表等,在长沙湾服务区共启《潮沙烟雨》新歌发布会暨“文艺赋能·七彩城区”采风创作活动。这场活动以音乐为纽带,不仅彰显汕尾文化底蕴与城市活力,更以“多部门联动、全感官体验”的创新模式,书写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山海交响:音乐激活文旅新动能
春日的长沙湾碧波荡漾,网红服务区内人潮涌动。来自各界的150位嘉宾,以音乐之名深入汕尾采风,足迹遍布革命遗址、历史遗迹和网红打卡点等。所到之处,采风团队成员们对汕尾的大美风光、历史人文底蕴连连称赞。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高翔表示:“踏上汕尾这片土地,马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人杰地灵,人文与山水相得益彰。独特的民俗风情,热情淳朴的百姓,都彰显着马宫独有的魅力。而历史悠久的长沙炮台,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马宫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如今的长沙湾服务区闻名在外,凭借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往来旅客的温馨驿站,也成为展示汕尾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些都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活动高潮当属《潮沙烟雨》的首发。歌词“金町浪涌轻抚着沙湾,白沙浮梦秋水亦望穿……”以诗性语言勾勒长沙湾的烟岚碧波,旋律中融入潮汕音乐元素与海浪节拍。现场嘉宾评价道:“这首歌让山水人文‘听得见’,是音乐与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
汕尾市城区文广旅体局局长黄超指出,该作品串联海陆丰红色历史、疍家风情与生态景观,塑造“红绿蓝”三色交融的城市IP,未来将通过短视频、文旅专线等载体,推动“文化高地”向“旅游胜地”跃升。
沃土生辉:多元基因滋养艺术创作
汕尾坐拥9项国家级非遗、3大稀有剧种,更是马思聪故里与“小提琴艺术之乡”。这片土地的艺术基因,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养分。
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剑感慨:“音乐与文旅的融合,对于汕尾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汕尾,这座美丽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马宫长沙,人文景美,长沙湾更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火爆出圈。这背后,是大家共同的力量,让汕尾的文化魅力得以展现。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将汕尾的故事、汕尾的风情传递给更多的人,吸引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推动汕尾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立足这片创作沃土,汕尾流行音乐发展迅猛。汕尾市流行音乐协会通过举办原创大赛、培育本土音乐人,推动《坐着高铁来赶海》《希望在汕尾》等作品出圈,不断绽放滨海湖城新魅力。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广东省流行音乐颁奖典礼上,汕尾市流行音乐协会一举拿下协会奖突出贡献奖,这是全省独一份的重磅荣誉!与此同时,中国音乐界泰斗、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终身荣誉主席陈小奇这样评价汕尾2024流行音乐方面的工作“神龙摆尾,独占鳌头!”
跨界融合:立体营销重塑城市品牌
本次活动开创“文艺+政务+交通”的跨界模式: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汕尾市文联、交通运输局等十余家单位联合主、承办,整合音乐演出、网红服务区打卡、海鲜美食体验等多元场景。长沙湾服务区化身“文旅会客厅”,游客可聆听《潮沙烟雨》、品尝“品清渔夫”地道美食、参与非遗手工体验,形成“听、看、品、游”的全链条消费体验。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长沙湾服务区作为主会场,旨在放大其“城市窗口”效应。数据显示,长沙湾服务区年均客流量超300万人次,通过在此举办文化活动,可高效触达粤港澳大湾区客群。这一创新举措获文旅专家点赞:“将交通节点转化为文化传播枢纽,为城市营销开辟新路径。”
当《潮沙烟雨》的旋律随海风传扬,汕尾正以文艺为笔,绘就山海文旅的新蓝图。从非遗活态传承到流行音乐创新,从部门跨界联动到全域资源整合,这座滨海城市以文化“软实力”锻造发展“硬支撑”,在“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中,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撰文 郭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