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处理完的废水氟化物含量在10mg/L以下,前一段时间为12mg/L-15mg/L。”“我们这边不是泡酸区,主要是加工环节,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酸性废水,我们处理后氟化物含量为1mg/L左右。”听到金盛泡酸工业园和雅天妮工业园相关负责人给出的两个数据,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丰分局(简称“海丰环保分局”)和海丰县可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松了一口气,长久以来的高度紧张和压力缓和了一些。
去年以来,可塘部分珠宝首饰加工厂违法使用“酸洗”工艺,违规排放未经处理的宝石废水。很快,环保部门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工业污水中氟化物含量明显上升,怎么办?面对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可塘镇在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支持下,多措并举,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经受住了考验,既实现了排污达标,也助力了产业持续发展。
可塘镇珠宝产业蓬勃发展,污水治理成关键课题
海丰县可塘镇素有“中国彩宝之都”的美誉,珠宝首饰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集聚了数千家企业和作坊,从业人员近4万人,产业链辐射数十万人口。
近年来,该镇将彩宝与电商有机结合,以抖音、淘宝、小红书、快手等电商直播基地为平台,培育“云上珠宝”电商头部主播,点亮“中国好珍宝溯源活动”“寻玉中国”等活动,吸引彩宝主播1960多家、4000多个账号,为珠宝产业发展插上了“电商翅膀”。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环保压力也不断增加。珠宝首饰加工中的“泡酸”环节因使用强酸清洗原石,在“退酸”过程中易产生含氟化物废水,导致水质监测中相关指标超标。
关注到这一新情况后,海丰环保分局联合可塘镇政府迅速行动。通过水质监测和工艺对比,精准锁定污染源头,明确新工艺流程中废水处理环节的缺陷。之后,海丰环保分局联合可塘镇政府迅速制定行动方案,对全镇企业开展大检查,查处并关停“黑泡酸”作坊以及存在安全生产问题的工厂,严格规范各共性工厂的“退酸”环节的管理,筑牢环境保护底线。
据可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郑伟锋介绍:2025年以来,可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县环保分局开展持续针对环保、安全生产的执法,检查了1000多家企业,引导、教育792家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关停了一批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企业。
疏堵结合,刚柔并济:引导与执法双轮驱动
在“铁腕治污”的同时,可塘镇坚持“教育引导”的治理理念,避免“一刀切”关停,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冲击。
该镇以“动态管理、疏堵结合”为原则,通过科学引导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仅用一个多月便实现污染有效治理,既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又守护了生态环境,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绿色动能。
针对新工艺引发的氟化物超标问题,海丰县环保分局联合可塘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排查—整改—复核”的动态管理闭环。通过约谈、培训、《致全镇珠宝加工企业及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向企业普及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邀请企业入驻“共性工厂”,强化了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
“在开展大规模清查的过程中,一些‘泡酸’作坊负责人产生了恐慌心理,针对此,我们发动珠宝协会,告知群众,如限期将废酸液交往指定地点,可不予追究。”海丰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样的引导,避免了“恐慌性倾倒”,化解了进一步污染环境的风险,收到了良好成效。
“我们共有9道工序,还有两个检测关卡,能够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金盛泡酸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可塘镇用以集中完成“酸洗”工艺的“共性工厂”,金盛泡酸工业园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酸洗”需要,还免费对企业的废酸液进行处理。在可塘镇的引导和推动下,具有完整工艺流程,能够高标准处理废酸液的金盛工业园厂房很受欢迎。
金盛工业园处理前和处理后废水对比。
雅天妮工业园同样如此,该园区一期109厂房建好后全部售空,已入驻86家,入驻率达78.9%。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后,园区统一处理废水,不仅解决了企业废水处理问题,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该园区负责人介绍:“原来的小作坊搬进我们园区以后,成本有所下降,一个是电费下降,另一个是生活配套设施更全更好,最重要的是在环保上更安心。”
据可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会继续推广“共性工厂”模式,将宝石加工过程中涉及环保污染的环节进行集中处理。通过集中相关的工艺和环节,实现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
源头管控,齐抓共管: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保护环境要久久为功,还要齐抓共管。因此,我们联合公安、应急、交通、属地等单位,介入对酸源的源头管控,实现源头治理。”海丰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源头管控”相对应,可塘镇一方面在企业方向发力,通过监管和宣传不断提升企业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则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动员镇、村两级干部,网格员和珠宝行业协会等,加强日常的巡查管理。
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可塘镇珠宝加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大大提升,氟化物排放浓度大幅下降,长桥工业园等区域水质显著改善。
目前,可塘镇珠宝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就业、物流、电商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百千万工程”中“以产兴镇、以镇促产”的生动实践。
可塘镇党委书记陈若龙介绍:“在开展环保和治污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四个讲清楚’,讲清楚法律,任何企业都要依法依规经营;讲清楚情理,不可‘一棍子打死’关停企业,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事关经济和民生,以引导企业工艺流程升级、品质提升为主;讲清楚后果,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要坚决铁腕整治;讲清楚发展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高标准环保加持,企业才能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才能纵深推进。”
撰文 郭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