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多次实验,这家海丰茶企,为何执着驯化“仙人茶”?
汕尾
汕尾 > 正文

投身多次实验,这家海丰茶企,为何执着驯化“仙人茶”?

日前,以种业振兴助推海丰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海丰县绿色部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野生茶嫁接联农带农培训”活动,吸引了海丰县域内各个核心茶园的茶农积极参与。活动现场,茶树青翠欲滴,果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做好本土茶育种,给海丰添“茶叶新名片”

培训现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培训工作。他们从嫁接的基本概念讲起,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到复杂原理的剖析。不仅如此,专家们还亲自示范操作流程,讲解细致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让茶农们都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嫁接技术。

海丰县绿色部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燕华在培训过程中,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嫁接的重要性。据悉,此次嫁接接穗所选用的“仙人茶”品种来自两个独特的地域,分别是鸡鸣寺大佛后的“一号”和龙喉的“二号”;为了提高嫁接成功率,嫁接的砧木特意选用了亲和性、抗病和抗逆能力都比较优良的“梅占”和“佛手”。林燕华还提到,此前为了做好海丰“仙人茶”的育种工作,团队已经进行了许多次实验,此次想尝试通过嫁接的方式驯化“仙人茶”,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种源芯片”。

在与茶农们的交流中,高级工程师林燕华进一步阐释了“仙人茶”培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她真诚地希望茶农们能够积极加入到本土茶种的扩繁事业中来。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执着于驯化海丰“仙人茶”时,乡土专家林燕华的眼神坚定,缓缓说道:“仙人茶是海丰县特有的野生乔木茶种,它承载着我们海丰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更是广东大乔木的稀有资源。我们有幸拥有这样珍贵的“种源芯片”,应当将它培育好、发展好,让它成为海丰又一张‘茶业名片’”。

|桀骜难驯的“仙人茶”,嫁接或是“好出路”

说起仙人茶,那是一种隐匿在海丰县莲花山的峻岭深壑之间的珍稀的野生茶种,由于其生长于云雾缭绕、难以企及的峭壁之上,因此得名。在清乾隆版的《海丰县志》中,它被视作丛山峻岭里一株凛冽的“仙草”,有着“茶香翠秀”的美誉。虽然仙人茶滋味绝妙,但其生长环境极为险峻,采摘难度极大,导致产量稀少。因此,无法做到扩繁育种,仙人茶就无法实现“产业化”。

对此,国家一级技师的林燕华有感而发,“我们世代与茶‘打交道’的茶农,从山脚出发前往仙人茶的生长处,翻山越岭4个小时才能抵达最近的一株茶树......”专业人士尚且如此,可想“仙人茶”的采摘难度有多大大。况且野生“仙人茶”母株数量稀少,每次采摘可得鲜叶仅有十几二十斤,经过炒制后,干茶更是寥寥无几,仅有一两斤。“如此低的产量,我们连‘仙人茶’的加工工艺都没办法深入探索和优化。”

为了尽快将“仙人茶”扩繁育种出来,去年,林燕华及其团队尝试了“扦插育苗”和“菜籽育苗”两种常见的方式来驯化“仙人茶”。然而在其他茶树品种培育中,屡试不爽的扦插育苗在“仙人茶”这里却不怎么管用,去年培育的扦插苗成活的仅有几百棵,存活率极低。茶籽育苗虽然能够成功出苗,但由于茶籽的变异性,子代品种就像一个个难以捉摸的谜题,无法确定其特性,对于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发展来说,无法做到精准把控品质,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看到这两种试验都无法为“仙人茶”的发展带来转机,林燕华转头就想起嫁接育种。于是,他们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请教,在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下,最终敲定采用嫁接技术驯化“仙人茶”。林燕华对嫁接技术寄予了厚望,她满怀希望地说:“嫁接是在保证植株特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快速获得更多鲜叶的有效培育方式。倘若我们能够通过嫁接技术成功驯化‘仙人茶’,那么就能扩繁母本,满足我们对‘仙人茶’加工工艺研究的迫切需求。更重要的是,这或许就是打开‘仙人茶’产业化大门的那把关键钥匙。在如今这个追求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时代,拥有一款属于自己家乡的特色茶种,就等于拥有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我希望‘仙人茶’就是那把有力的武器”。

|做好育茶工作,更要守护本土“好茶”

除了“仙人茶”的扩繁育种工作,保护野生“仙人茶”也是林燕华及其团队在野生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事业中的重要任务。从2020年开始,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林燕华便带领团队成员频繁穿梭于莲花山脉的各个山头,将野生仙人茶母树边的小茶树连根带土球,人力出奇迹地移栽到公司专门设立的生态茶园中。围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工作,在海丰县农业农村局与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成功建成了海丰县莲花山仙人茶种质资源基地。如今,基地里已有213株野生仙人茶母株成功移栽存活。

不仅如此,团队还积极投身于野生仙人茶种质基因库的建设工作。针对海丰县目前发现有仙人茶分布的6个山头的茶种,他们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研究。对于那些在国家基因库中还未找到对应品种的仙人茶,团队正积极申请国家新品种认定。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这些珍贵的茶种确定“身份标识”,同时也为国家的“茶叶品种库”增添新的成员。

“仙人茶”的驯化之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但在林燕华和她的团队以及众多关注和支持海丰茶产业发展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隐匿山间的“仙人茶”,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仙人茶可以绽放出光芒,成为海丰一张熠熠生辉的“茶业新名片”。

【人物简介】

林燕华,1975年11月出生于知青家庭,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海丰县绿色部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2000年就业于茶业专业至今已有24年,先后获得乡村工匠副高工程师、国家一级制茶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拼配技师、国家评茶竞赛裁判员;是中国茶传播者左圭奖获得者、省级产业园实施者之一;海丰莲花山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一项,发明专利2项;2008年至今参加多次产品送赛获奖,被《广东新闻》、《看汕尾》系列记录片报道,更是广东省茶树种质资源库海丰分库的负责人。

凤凰网广东发自汕尾

撰文:严学艺

摄影:杨乐